2024年8月1日,香港《镜报》八月刊头条刊出题为《中国太空旅游开始签约报名》,文章聚焦于穿越者商业载人飞船研制及太空旅游业务开展。早在今年6月,香港载荷专家候选人入选为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引发香港媒体和大众对商业载人航天广泛关注。
《镜报》创办于1977年,它立足于香港,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在欧洲、北美、东南亚均设立了分社,销量遍及世界各地的华人社会,《镜报》读者遍布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一份全球性的大型政论月刊。
以下为刊载原文:
以下援引原文(繁简体转换):
香港载荷专家入选国家预备太空人,在港掀起载人航天热
上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太空人选拔结束,10名入选的太空人中,有一名来自香港,这是香港首位预备太空人,她将作为载荷专家面向登月做准备。随着中国空间站的建成,中国载人航天已迈过了30年的历程,技术逐步走向稳定、成熟,太空人的选拔也已不再局限于专业的飞行员。2023年,神舟16号乘组中的桂海潮,作为北航教授成为了首位载荷专家进入了空间站,进行了为期6个月的太空之旅。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也宣布,下一步,将抓紧研究推动太空游客参与空间站飞行,不久的将来,中国空间站一定会迎来更多不同身份的新成员。那么,在中国,普通人上太空到底还有多远呢?
亚轨道太空旅游在美已常态化运营,暂无中国人上天
国际上,2021年是太空旅游的元年,随着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维珍银河(VirginGalactic)、蓝色起源(BlueOrigin)等企业的崛起,太空旅游已迈向常态化运营。经统计,全球已有96位普通人通过商业的方式进入太空,而在2021年之前的20年,这个数字还只有7,商业载人航天企业的出现满足了大量的市场需求,维珍银河的船票预定人数已近千人,其中不乏好莱坞明星汤姆·汉克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著名歌星贾斯汀·比伯、麦当娜等名人。
据统计,目前已经进行太空旅游的96位普通人中有67名男性,29名女性;国籍上,超半数来自美国,有56位,暂时还没有中国人;从职业身份上来看,企业家占比最大,占到总人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余来自各行各业,主要包括投资人、大厂高管、工程师、教师等;从年龄层来看,70岁以上的游客数量有超10人,其中,电影《星际迷航》柯克舰长的扮演者威廉·夏特纳(WilliamShatner)和美国前宇航员候选人埃德·德怀特(EdDwight)都以超90岁的高龄飞上太空,成为了全球最年长的太空游客;美国企业家拉里·康纳(LarryConnor)以70+高龄直接去到了国际空间站,体验了为期10天的太空之旅。年龄的分布也向大众传递了令人惊喜的信号:商业太空飞行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并非想象中那么苛刻!埃德·德怀特(EdDwight)在出舱后感慨到:“这是一场改变人生的经历,每个人都需要这样一场经历,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穿越者载人航天公司应运而生,开启商业航天新赛道
国内,自2015年国家开放政策允许商业力量参与航天建设,卫星生产的批量化、产业化使得商业航天的供应链愈加完善,成本越来越低;商业火箭迎来井喷式发展,可重复使用火箭有望在未来3~4年正式投入使用。今年年初,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通知,这是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商业航天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后,北京市政府作出的快速反应和部署,从政策扶持、服务保障、投资护航、生态营造等多方面提供相应支持,其中也提到了备受关注的太空旅游。通知明确指出要“拓展太空经济新业态,发展太空旅游”,这是继202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提出“未来五年,大力发展太空旅游等太空经济新业态”后的重要落实。实际上,在2023年9月,《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对未来空间的规划中也明确提到了“突破火箭垂直回收、载人亚轨道旅行等关键技术和产业化应用。”载人飞船是商业航天中大势所趋的“国产替代”标志性项目,是继卫星、火箭后又一太空经济的新引擎,是实现太空经济的重要战略方向。2023年,中国首家载人航天企业应运而生,穿越者获得国资投资机构种子轮融资,并代表中国商业飞船卖出了历史性的第一张亚轨道太空旅游船票,拉开了中国商业载人航天的序幕。
今年5月,迪拜皇室成员谢赫·穆罕默德·马克图姆·朱马·阿勒马克图姆(ShaikhMohammedMaktoumJumaAl-Maktoum)殿下与北京穿越者载人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穿越者”)创始人、CEO雷诗情于香港洲际航天(USPACE)总部会面,双方约定将于迪拜正式签约,谢赫殿下有望成为第一个乘坐中国商业飞船上太空的国际乘客;此外,广州正佳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谢萌也于近期预定了穿越者太空旅游船票,还宣布未来将引入穿越者载人飞船仿真模拟舱打造广州航天文旅新地标;6月,艺术家岳路平在北京宋庄举办了一场签约仪式,宣布不仅预定了一张穿越者亚轨道太空船票,还同时征集1001个大众艺术作品一起穿越卡门线……
据了解,穿越者是中国首家集可重复使用商业飞船研制与太空旅游运营为一体的商业载人航天企业,致力于打造中国的“龙”飞船,实现为国家和商业低成本送人送货。穿越者制定了“三步走”技术发展路线,第一步,计划3~4年首先完成亚轨道可重复使用商业载人飞船(CYZ1)研制,2028年实现中国乃至亚洲的太空旅游,开启普通人、商业载荷低成本、常态化上太空的新纪元,这一计划与《北京市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通知中可重复使用火箭研制目标不谋而合,时间节奏刚好匹配。到那时,船箭一体,让普通人穿越太空的梦想成为可能,穿越者的出现正当其时,目标明确。第二步,第6~7年实现入轨级可重复使用载人飞船(CYZ2)的研制;第三步,第9—10年完成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实现未来太空商业综合体建设及全球1小时到达,通过该技术可以在洲际之间通过飞船来旅行。
对比入轨级(距离地面约400KM的圆轨道)飞船,亚轨道(距离地面约100KM的抛物线)飞船飞行速度较低,返回过程中受到的气动力约为近地飞行的1/4,返回热流为1/50,任务飞行时间不到30分钟(入轨90分钟绕地球一圈),研制复杂度相对较小,研制周期可控,对乘客的过载较小,价格更亲民,可涉猎的人群范围更广。穿越者壹号(CYZ1)亚轨道载人飞船满载6~7名乘客,作为公司首个飞行器型号,承担了打开商业太空旅游市场的重要历史使命,因此其设计方案力求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将性价比和舒适智能度提升到最高,既继承了神舟飞船的成熟技术,又在国家载人飞船30年100%成功的研制基础上,面向商业,以用户为中心做了创新性的优化和提升。从原来的不可重复使用升级为全可重复使用,乘员数量由原来的3人提高到6~7人,人均使用空间由1.5立方米提升到近4立方米,舷窗尺寸也从神舟飞船的0.3m*0.3m升至1m*1.2m,同时,对比美国蓝色起源的“新谢泼德号”飞船,CYZ1在系统顶层设计上做了创新,将拥有更大的舱内飞行空间、更高的落地精度、更长时间的飞行体验。
目前,穿越者已与多位客户签订了亚轨道太空船票预售协议,并均收取了10%的预定费用,据了解,预定客户来自各界精英,除上述前文提到的企业家、艺术家、国际乘客,还有大厂高管、海外侨胞、珠峰爱好者等,另外,不少各领域知名人士也正在与穿越者团队沟通接洽中。作为一种“交通工具”,飞船的大众化过程势必将如飞机一般,初期,需要依靠那些带着对科学的笃定、愿意去探索人类边际的各领域代表或高净值人群,他们将推动航天产业化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加速前行。穿越者团队透露,太空游客在签订了预售合同后将自动成为穿越者太空游客俱乐部中的会员,这是一个以探索太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为主题的航天爱好者交流互动平台,穿越者将对乘客进行上天前必要的训练、专业的乘员健康保障、模拟舱的专业训练以及全方位的航天特因体检。此外,俱乐部还将提供定制化的航天康养和训练的增值服务,会员可享受航天级医生的健康管理、健康训练和健康评级,提升身体素质、延缓衰老,此外,俱乐部还将提供全球独家宇航活动的增值服务。对载人航天感兴趣的客群也可通过缴纳年费成为太空游客俱乐部的会员。目前,穿越者的公众号、网站皆可报名,早鸟票可锁定飞行次序和票价,且可参与飞船研制,定制化座舱。
随着可重复使用商业载人飞船的出现,普通人上太空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上天的成本在逐步下降,经相关调查测算,若进一步下降到5万美金,则是一个万亿级人民币的市场,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市场空间超千亿。载人飞船是商业航天中唯一可以直接TOC的产业方向,市场需求更加多元、发展空间更加广阔,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作为太空经济的新引擎,太空旅游能够通过千亿级的市场增量空间,拉动商业火箭、航天器制造、空间生物医药、各类零部件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发展,聚焦效益明显,将为地方经济与产业聚集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也是星际大航海时代,中国抢占近地空间战略制高点的重要支撑,是人类走向更远深空的必由之路。